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大到就学就业、供热供暖,小到环境卫生、家庭纠纷,社区治理千头万绪,大事小情都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息息相关。
9月19日,记者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中心地段的热贡路社区,作为全州最大的社区之一,也是居住情况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,如何将社区治理做得更有力度、更有温度,记者一探究竟。
在社区办公室,记者见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李燕玲和黄南州委州政府家属院业主委员会主任马云海,他们说,就在昨天,家属院搁置多年的一件“大事”终于解决了。
“家属院有一堵围墙坍塌有十几年了,难看不说,久而久之成了居民倒垃圾的死角,还存在安全隐患,多年来一直是居民们的揪心事。”
李燕玲说,这个家属院原来一直无人管理,常年堆放着垃圾,小区环境卫生差,社区人力物力不足,很多时候都是居委会主任自己“掏腰包”帮居民处理垃圾。

“不能光靠社区,得想办法让居民自治。”2019年,社区决定在网格的基础上,搭建“党建联盟”体系,让社区内离退休干部、老党员等参与网格治理。黄南州委州政府家属院顺利成立业主委员会,退役军人马云海为业委会主任,党建力量逐渐发挥作用,很多事情走向了正轨,其中包括解决“围墙坍塌”问题。
今年5月,社区和业委会成员前后多次奔走同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,直到9月18日,建设局无偿维修家属院150米的围墙,小区居民都为此点赞。
点赞的事可不止这一件,自从成立了业委会,小区内铺设了硬化路、改造了污水管网、装了小区门禁,还有路灯,小区环境越来越美,居民住得越来越舒适。
从以前有事就找社区,到现在“小事不出小区”,全小区204户居民,每栋楼都有一个微信群,大事小情都是马云海等党员上门解决,卫生干净了,邻里之间更亲切了,马云海等党员犹如居民和社区之间的“桥梁”,汇聚起了强大的党建力量,在“小网格”编织出了“大服务”。
马云海说:“凭一腔热血也要为居民办实事,谁让我是退役军人呢,每个人付出一点小区就能越来越好。”
最近,在社区心愿墙上,马云海写下了这样的心愿:“请社区多组织居民开展政策宣讲工作”。马云海说:“居民们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,提高居民素质,让生活更和谐。”
一人拾柴火不旺,众人拾柴火焰高。把党员凝聚于网格中,把服务责任压实在网格线上,将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的“最末梢”,老旧小区集中、无人管理区域和商业区集中,流动人口多,低收入家庭多,居住环境情况复杂……这些“老大难”都可轻松面对。
网格员才让加深有感触,他的管辖区内也有不少小区有了“党建联盟”阵地,他平时要负责10个小区的日常管理,还有综治信息平台,高龄老人补贴等很多其他工作,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才让加说:“光靠网格员力量微弱,双重管理后,小区有问题时小区党员会第一时间告诉我,及时掌握情况,及时处理问题,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不漏一人。”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。党的力量在热贡路社区化身“船舵”,统揽全局、协调各方,让治理基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满是温度。
如今,热贡路社区积极拓展“党建载体”,继续织密服务群众的“小网格”,在社区打造了“爱心橱窗”爱心传递站、“儿童之家”“幸福食堂”“红色驿站”等,让社区服务更贴心。
居民也感受到了社区“党建联盟”的凝聚力和感召力,居民时常在社区“爱心橱窗”捐送物品,让温暖传递给邻里乡亲,受益人达113人,人人争相参与创建文明社区、石榴籽社区等,这个“大家庭”处处洋溢着和谐与美好。